点击上方 “晓敏青春说 ” → 点击右角“...” → 点选“设为星标 ★ ”配资查询之家门户
很多时候,父母“习以为常”的养育,正把孩子越推越远。
一位妈妈曾焦急地找到我,说孩子高二,数学成绩严重下滑,想让他补课。
但孩子坚决不肯。
劝说、施压,甚至诱惑,用了各种办法后,孩子更加抵触。
这或许也是无数家庭普遍的困境:
父母的建议明明“有益”,孩子却拼命抗拒。
从“少玩手机”,到“好好读书”,每一句良言,都可能变成两败俱伤的导火线。
你苦口婆心,换来的却是孩子的疏远、冷漠。
但,问题真的就无解吗?
为什么我们习以为常的方式,总触发孩子的对抗?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?
别急,等你看完这篇文章,自然就会有一个答案。
父母越“正确”,孩子越“想逃”
先来回想一下,当孩子斩钉截铁地说“我不去补课”、“我就要玩手机”、“我就不做作业”时,
你本能的反应是什么?
我想,大多是焦虑、不解,着急纠正。
于是,很多父母不自觉地,启动一套“标准流程”:
先是,苦口婆心地“讲道理”:强调学习多重要,成绩多关键,竞争多严峻。
然后,不容置疑地“下命令”:“必须去!这件事没商量!”
最后,情绪失控到爆发:“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…”“再不听话就别想……!”
我们总以为,只要道理够硬、态度够坚决、爱意够深沉,就能让孩子回心转意,走上“正确”的道路。
可现实却相反:孩子不仅没听话,反而关上门、沉默对抗,亲子关系一步步走向冰封。
根源在于,我们把自己当作了权威、法官,把孩子看作了无知者、犯错者。
所以孩子接收到的,是“权力碾压”和“强制灌输”。
就像《小欢喜》里的宋倩,她为女儿英子规划每一步:“必须上清华北大”,“禁止一切课外爱好”。
每一条单单来看,都是“为你好”。
但她传递出的高压和控制,却把孩子推向崩溃边缘:“我就是想要逃离你!”
其实,孩子反抗的从来不是“对的内容”,而是“被强制执行”的态度。
亲子沟通,从来不是道理的对决,而是被理解,被尊重的看见。
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:“一万次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。”
养育孩子也是如此。
如果不灌输、不说教、不控制,我们还能怎么做?
答案,就藏在2500年前,苏格拉底的“产婆术”里——不硬塞结论,而是像接生婆一样,引导孩子自己“生”出清晰的认知。
回到开头那个“拒绝补课”的孩子,她和妈妈来到我这里,我们是怎么沟通的呢?
第一步:询问与倾听
我问孩子:“对于补课这件事,你怎么看?”
他说:“我不想去。没时间玩,而且课外老师讲的和学校差不多,没用。”
这一步,不是父母妥协,而是看见孩子的需求。
第二部,共情和复述
我重复他的感受:
“你担心时间被占用,又觉得补课意义不大,是吗?”他点头。
孩子只有感觉被理解,才愿意继续沟通。
第三步:引导性提问
我问:“那你觉得数学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”
孩子说,“可能是我上课走神、不交作业。”
我鼓励他:“我相信只要你上课能够专注,作业肯定是没有问题。”
然后我接着问,“补课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?”
他想了想:“能补知识点,有人盯作业,不懂马上就能问。”
“如果不补课呢,怎么让成绩提高?”
他挠头:“每天多做几道题,订正错题集。”
“是否有潜在的风险?”
“我可能看不了多久,想去看手机。”他这么说时,我们还不约而同被逗笑了。
我肯定他,“分析得很到位。”
整个过程,没有评判,只有客观的梳理。帮孩子把模糊的感受,变成清晰的、可权衡的利弊。
第四步:交还选择权
我说,“补不补课你决定,但我们可以一起找到平衡的办法,怎么既能让成绩提高,又能让你有休息的时间。”
最后他想了想说,“那我去上半天吧,还有半天可以玩。”
这个过程,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“成功让孩子补课”,而是通过启发,让孩子自己思考、认清问题,把选择与责任,交还到他手上。
“产婆术”沟通的底层逻辑,正在于:
真正的知识和真理早已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中,只是需要被“接生”出来; 相信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,都拥有解决问题的智慧。
就好像这个孩子,在沟通后,开始为自己的学业负责,不仅数学成绩提升了,后来还考上了一本院校。
这场对话所唤醒的,是他内心深处的力量。所激发的,也是他早已存在的潜能。
最遥远的距离,是“知”到“行”
明白了“产婆术”的精髓,很多父母觉得找到了解药。但真正做起来,依然困难重重。
问题出在哪里?
真正阻碍改变的,往往不是方法,而是内在。因为沟通不仅是“怎么说”的技术,更是“怎么想”的修为。
比如,当孩子再次拒绝学习、关上门不理你时,你能否先稳住自己,而不是被卷入焦虑?
你能否在孩子挫败时,依然选择相信。
知道不等于做到。技巧可以学到“术”,但真正让方法生效,需要在真实场景中修炼“心法”。
10月2-3日,2天1夜,我们特别为青春期的父母和孩子,开设了一场
“线下深度沟通课程——对话青春期,开启沟通智慧,重塑亲子关系”
晓敏老师,专注于青春期教育16年,不仅是国家高级心理治疗师,也是浙江大学心理系特聘专家。
她更是用沟通的智慧,陪伴了一个又一个叛逆的青少年。
也许你会好奇:亲子沟通课,为什么一定要去现场呢?
因为你更需要的,是生命能量的提升,内在状态的重塑。
只有你的“心”变了,外在才会变;
只有你多次练习,才能真正掌握沟通方法。
1、在真实场景中,重塑“沟通本能”
我们会还原多个高频冲突场景,让你代入真实角色,实景演练。关键不在于你“说了什么”,而在于:
你的表情是否向孩子传递接纳? 你的语音、语调是否带着焦虑? 怎么说,能让孩子放下防御?
老师会即时点拨,帮你打破旧模式,让新的沟通成为肌肉记忆。
2、在团体共修中,实现心法渗透
一个人改变容易反复,一群人的能量才能支撑突破。
在这里,你会遇到许多像你一样困惑的父母,
你会看见“原来我不是一个人”而释然; 你会从别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; 你会在冥想、对话和静心练习,真正把“知道”转化为“做到”。
3、亲子同修,在中立场域重启对话
如果你希望突破更大,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。
孩子真的会感动,你做出的每一步改变。
你也有机会听到他放下防御后的真心话。
许多家庭来到这里,第一次真正理解彼此,打破了在家难以化解的隔阂。
打通亲子沟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我们设计这场线下课程的初心,不止于一场沟通课,它更是一段引领你完成“觉察、破障、重生”的实修之旅。
课程把亲子沟通拆解为8个核心模块,贴近真实生活场景。让你学了就能用、用了就有效,彻底告别“道理都懂,却说不出口”的无力感。
在这2天1夜中,你将收获3重实实在在的改变:
1、根治问题,从“心”开始
7大沟通技法,结合7大改变心法,内外双修。通过心境转换练习,从根源解决沟通难题。
2、现场实战,精准指导
N次真实场景演练 + N次老师个性化指导。
我们还原高频亲子冲突,带你一句句学、一次次练,真正形成肌肉记忆。
3、深度链接,高效沟通
1套融合心理学与身心体验的独特体系课。
不仅教你“怎么说”,更带你体会“怎么听”、“怎样处”,让你真正理解孩子,达成深度信任。
很多参加过线下课的父母说,晓敏老师有一种温暖而精准的洞察:常常只需几句话,就能触达孩子的内心。
这正是无数家庭改变的起点。
这次2天1夜线下课的费用是1699元。也许它是你一件外套的价钱,但却能投资于一段更融洽的亲子关系、一个更松弛的家庭氛围。
费用还包括了三重回馈:
五星级酒店沉浸式学习环境,确保你的专注投入。 三餐的茶歇餐费,让你的身心被共同滋养。 1个月社群陪跑+助教答疑,确保你“学得会,用得上,带得走”。
真的,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,更是一次关系的重启,一场关于爱与理解的深刻旅程。
我们期待在现场,与你一同照见本心,走出迷雾,让爱在亲子间重生喜悦、富足。
奔赴美好家庭,始于此刻的选择;
我们在这里,期待您的到来
立刻扫码,锁定名额
添加小青老师,答疑解惑
撮合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